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

飲食廣場:蛤不是貝殼而是田雞?

 

唐代的蛤不是指貝殼

街市的海鮮檔,常見到用膠盤盛載的「蛤蜊」,蛤蜊即是蜆蚌之類的貝殼,不少人視為美食。

原來唐朝時「」並不是貝殼類食物,而是指「蛤蟆」,「蛤蟆」又作「蝦蟆」,蛤、蝦兩字互通。「蛤蟆」是甚麼?即是我們熟悉的青蛙,文雅一點會叫作蟾蜍

唐代大文豪韓愈因為「衰多口」(諫迎佛骨)而被皇帝貶到偏遠的潮州(今廣東潮州),天天吃着南方古怪的食物,他曾寫過一首詩談到南方的「美食」,其中二句是:「蛤即是蝦蟆,同實浪異名」(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),意思是蛤等同蝦蟆,名字雖然和我們北方人的稱呼不同,其實是同一東西。

究竟韓愈吃哪種蟾蜍,他並沒有交代,事實上不是每一類青蛙都可以入口,因為有不少青蛙是有毒的!筆者推測,韓愈吃的很可能是廣東人稱之為「田雞」的蛙類食物,吃田雞亦符合南方人的飲食習慣。

順帶一提,韓愈其實並不視「」為美食,他是掙扎了很久,才能把「」放入口。與韓愈同時代的另一大文豪柳宗元,同樣被貶謫到南方,則視「」為人間美食。不知柳氏喜歡田雞焗飯,還是油爆田雞呢?

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精選文章

馮睎乾:跟劉老師學中文(達理指定文言範文序)

馮睎乾為「文憑試精讀 達理指定文言範文」所撰的序文,現徵得馮先生同意,把全文轉載於此。 中學時代,劉老師教了我兩年中文,令我獲益匪淺。現在他囑我為此書作序,自是欣然命筆。但老實說,這是中文科範文參考書,難免會勾起那些年的考試回憶,所以望着劉老師的大作良久,我就像小時候生病喝藥水的...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