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考試已曲終人散,其中卷一閱讀卷文言閱讀理解共選取了三篇文言文,其中一則取自《呂氏春秋 貴公》。這是一則簡短故事,內容講及荊人(楚國人)遺失了一把弓,他決定不去找尋,原因是這把弓最終也會讓荊人找到。孔子聽到這件事後,認為去掉「荊」字更好(意思是不同國家的人也可得到)。至於老子則更進一步,認為連「人」也去掉更好(意思是順乎自然),文章的作者認為老子是最公正。
今天不詳談試卷的內容,而是想談談這則故事相關的文字。其實以上《呂氏春秋》的文字有兩句金句,不過有關金句並沒有在今年文憑試的考材中出現。這兩句見於文章之首,亦是這段文字的立論: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,天下之天下也」,文字非常淺顯,相信無需筆者翻譯大家也明白當中的意思。
這兩句說話反映了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價值,儒家思想認為天下不屬一個人或少數人,而是屬於大眾,道家思想則再進一步,天下不僅屬於人民,更屬於萬物。
順帶一提,古代士人偶然會搬出類似金句來抗衡君權,縱使威力有限,有時也會令君主收斂幾分,最低限度古代的君主不會公然說「天下乃一人之天下」(雖然不少人心中這麼想)。但可惜的是,其威力僅至於此,胡作非為的「獨夫」歷代仍大有人在!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