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

達理語文小品:多行不義必自斃

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」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,很多人望文生義,將「斃」解作死,大意是是做得多不合道義的事是自尋死路,其實這樣解釋並不正確!

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」這句話最早見於《左傳》「鄭伯克段于鄢」的故事,相信不少人讀過。當時鄭伯(鄭莊公)和他的弟弟段不和,鄭伯母親武姜和段合謀對付鄭伯,於是鄭伯說了這句話。有些人將《左傳》的「斃」解作失敗、傾覆,例如台灣的《國語辭典》就是如此解釋。解作失敗當然比解作死合理,但這是「斃」的引申義,未算完全正確。

「斃」古訓作(粤音白),跌倒的意思。「多行不義必自斃」,換作廣東話的翻譯最傳神:「做咁多陰騭(讀作質)嘢,一定會仆X嫁」。

如此看來,廣東話的咀咒語,其實可能緊扣古義,不能單以粗俗視之😂

2021年7月29日星期四

達理中國文化小品:古人的競技

 


最近最熱門的話題當然是在東京舉行的奧運會,比賽除了比拼誰勝誰負外,還有其他彩蛋,例如有那些仙氣運動員,雌雄莫辨的爭議,還有網民的甜酸苦辣反應......

那麼中國古人怎樣看待競技呢?最有代表性當然是孔子在《論語》的一句話:「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。揖讓而升,下而飲,其爭也君子。」射箭是古人最有代表的競技比賽,孔子對箭術比賽的看法,就是老外所說的fair play,參賽者公平競爭,比賽完畢,無論輸贏,揖讓行禮(揖讓,古禮一種,雙手抱拳,然後向受禮人彎腰下拜),勝利一方請負方飲酒,負方就要把酒一飲而盡。情況和現今體育比賽完結之後握手沒有太大分別,至於勝利者會否請落敗者到酒吧飲兩杯,現代是悉隨尊便,古代罰飲就是必須的禮儀。


綜觀古代的競技比賽,整過個程相當君子。翻查文獻,不見有勝方取笑落敗一方是失敗者的記載,也不見負方的支持者因為不甘落敗而辱罵勝利者。究竟現代人比古人誰更正確,誰更有智慧,人類文明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,這通通都不是筆者的學養所能回答的問題!


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
2021年7月25日星期日

達理語文小品:鮑魚與鹹魚

古文中的「鮑魚」,不是現代人所熟悉的名貴食材,而是「鹹魚」!例如《孔子家語》:「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」意思是你和壞人一起,就好似走入一間賣鹹語的專門店,過了一段時間不覺其臭味,因為你已被潛移默化。

鮑魚即鹹魚


那麼現代人所吃的鮑魚,古代又叫作甚麼?鮑魚古稱「」,粤音讀作福。

古人稱鮑魚作「鰒」

周星馳金句:「做人如果冇夢想,同條鹹魚有咩分別」,將其變成古文可以這樣說:「人若無夢想,與鮑魚何異?

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
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

達理語文小品:萬馬齊瘖

 


最近留意到很多網上KOL引用成語「萬馬齊瘖」,他們普遍犯了兩個錯誤。其一,「瘖」廣東話讀作「音」,而非讀作黑暗的「暗」。其二,「萬馬齊瘖」並非指很黑暗,而是指大家默不作聲,瘖是指不能作聲,即我們口語所說「啞左」。

萬馬齊瘖」或「萬馬皆瘖」常見於詩詞,例如清朝詞人陳維崧《賀新郎》「滿酌涼州醞」:「萬馬齊瘖蒲牢(蒲牢,傳說的猛獸)吼」,晚清大詩人龔自珍的《己亥雜詩》其一二五:「萬馬齊瘖究可哀」,都是以萬馬喻人,表示人們沉默不作聲。

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
2021年7月15日星期四

文言文好鬼盞:汪應軫進桑婦

 



【影片簡介】

眾所周知,明武宗是一位貪玩好色,殘忍嗜殺的君主,面對這樣的上司,很多大臣都以苟合逢迎的態度應對。有一年,武宗皇帝借征戰叛亂為名,乘機到江南遊玩,其間他命令地方官員進獻美女,泗州地方官汪應軫居然悟逆聖意。想知這位汪大人的下場,可細聽劉sir為大家所說的故事。

更多「達理中文」資訊:

達理中文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%E9%81%94%E7%90%86%E4%B8%AD%E6%96%87-109347637599428


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

達理中文幾分鐘:說苑

 


【影片簡介】

2021年中學文憑書選取了《說苑》的一篇文章作卷一閱讀理解考材。短片簡介了這部成書於西漢末年的書籍,以及介紹了《說苑》編者劉向對整理古籍的貢獻。


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

文言金句:飢渴得食,誰能不喜

 


【句子】

飢渴得食,誰能不喜?賬窮救急,何患無有?《說苑•談叢》

【意譯】

飢餓口渴時得到食物,有誰不高興?幫助窮困危急的人,又害怕甚麼不能得到?

【例句】

所謂「飢渴得死,誰能不喜」,安迪已失業大半年,得到這份優差,難怪他雀躍萬分。

2021年7月8日星期四

達理中國文化小品:「山東」是指甚麼地方?

閱讀古書,常會見到一些地理名詞,由於古今名稱的差異,我們很易產生誤解。其中一個很容易令人誤會的名稱是「山 東」,望文生義,以為古書上的山東是指今天的山東省。但現代山東之地古代不稱山東,而多用「齊魯」形容(古代齊國、魯國封地在今山東省)。

那麼古書上的山東是指何地?傳統上有三個解法,其一是函谷關(今河南新安縣一帶)、崤山(今河南洛寧縣一帶)以東的地方,多用來描述戰國時代秦國以東的地方(即東方六國)。

其二是太行山以東的地方,太行山縱貫今山西省,又名「太形」,大家熟悉的《愚公移山》:「太形王屋二山」,當中的「太形」即太行山。


其三是指華山(五嶽之一,位於今陝西省,見下圖)以東的地方。


精選文章

馮睎乾:跟劉老師學中文(達理指定文言範文序)

馮睎乾為「文憑試精讀 達理指定文言範文」所撰的序文,現徵得馮先生同意,把全文轉載於此。 中學時代,劉老師教了我兩年中文,令我獲益匪淺。現在他囑我為此書作序,自是欣然命筆。但老實說,這是中文科範文參考書,難免會勾起那些年的考試回憶,所以望着劉老師的大作良久,我就像小時候生病喝藥水的...

熱門文章